close

銀色話題1272A.jpg - 銀色話題
銀色話題1272B.jpg - 銀色話題
銀色話題1272C.jpg - 銀色話題
銀色話題1272D.jpg - 銀色話題孫小毛E046A.jpg - 嘎嘎嗚啦啦
孫小毛E046B.jpg - 嘎嘎嗚啦啦

 

⑴「新桃太郎」走童話路線。
⑵孫向瑩一炮未能打響。
⑶「新桃太郎」很具東洋味。
⑷臭皮的可愛也未能增加「孫」片票房。
⑸「新桃太郎」有很多噱頭。
1987年2月22日出版
(TTV電視周刊1272期 P136~P139)
銀色話題:
新桃太郎魔宮大挫孫小毛
●文/楓紅
過年,台北推出六部國片中,台產片祇有兩部──「孫小毛魔宮歷險」及「新桃太郎」。
說來也巧。兩部片子全是以兒童為對象的童話片,不過,更巧的是,兩片的取材全非「土產童話」,而故事背景、人物造型更是分別以日本及西洋為主。
但是不湊巧的是這樣兩個構想、對象……接近的片子,在台北上演之後,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命運──「新桃太郎」大賣,據片商自己表示,到下片為止,「新」片的票房應有四千多,甚至五千萬台幣。
而相對的,另一部童話片「孫小毛魔宮歷險」卻賣座很差,據電影界人士的「保守」估計,「孫」片到下片為止,投資者可能連宣傳、拷貝費都收不回來,當然更遑論「孫」片的直接製作成本──一千七、八百萬台幣了。
換句話說,投資、發行「新」片的老板蔡松林,可因該片而大賺一筆,扣除「新桃太郎」的製作成本,加上宣傳、拷貝費……等,一共是三千萬左右,但「新」片光台北可收入四千多萬,而因其中、南部的「點數」相當高,據說達到兩點,即全省的總收入就可達八千萬,而分帳之下,小蔡還有好幾千萬可收,扣除成本,可不是大賺了一筆?
而小蔡在去年上半年投資不少片子,有賺有賠,但是最後「老虎來了」,卻令他賠得元氣大傷,大約要損失一、兩干萬,而幾令他暫時不能再言拍片,不料一部「新桃太郎」又令他「起死回生」,絕地逢生。
這個情形和徐楓去年拍「好小子」第一集時的情況,如出一轍,因前面「老少江湖」令她賠得鼻青臉腫,幾乎公司都要收攤了,誰知「好小子」大賣其錢,她又大收,於是再度興致勃勃,大展鴻圖,電影的可愛就在一夜可叫人傾家蕩產,也能一夜大發其財。
所以本來蔡老板已經對拍片有些意興闌珊了,不料「新」片給他帶來生機,於是這陣子又見他活躍於電影街,同時更積極的宣佈「新年新計畫」──預定繼續拍片,同已同時計畫好幾部戲的籌備,一副大展鴻圖的模樣。
相對的,「孫小毛」的老板──「年代影視」老板邱復生的運氣可就差了,尤其事先在「孫」片拍攝及宣傳過程中「邱老板一直表現得信心十足的模樣。
如果大家記憶不差,就會記得早在去年下半年,「孫」片在籌備、拍攝過程中,該片已展開凌厲的宣傳攻勢,尤其因邱復生本身從事雜誌及錄影帶事業,而「孫小毛」又是活躍的「電視人物」,其「主人葛福鴻本身手上另還有兩、三個收視率很高的電視節目──「連環泡」、「周末派」及一些非常態的特別節目等。
因此他們就利用這種優勢,很早就利用各種大眾傳播媒體來「」這部片子,包括報章雜誌的文字、圖片報導,主角上電視節目,並且印製各種以孫小毛為主角的文具發售、贈送……真是雷霆萬鈞、聲勢驚人。
同時就在上片前,「孫」片更公佈所謂的「市場調查報告」,揚言經專家之調查報告,「孫小毛」之知名度佔全市之冠,而對這部片子的賣座充滿信心。
據說,這一切的「宣傳攻勢」,都是邱老板以高薪聘請專任企畫高才所精心設計的完整行銷計畫,而過去同位人才在「年代」發行的第一部片子「青春差館」時,就以相當引人注目的宣傳方式,而造成「青」片的賣座,因此邱復生對他的計畫信心十足,而這次就把「孫」片的宣傳大計,再交給他負責。
而這套「宣傳計畫」不但包括了「孫小毛魔宮歷險」這部片子的宣傳而已,同時還包括了「孫小毛」這號「人物」的推廣──據說片商是希望把「孫小毛」變成中國的「米老鼠」,不光是成為電視人物,而且能成為電影紅星──也就是說能主演一部又一部賣錢的片子,同時他們更利用其造型製作各種文具、玩具、日用品……希望能賺盡「孫小毛」迷的一切錢。
但是這個「如意算盤」似乎並沒打準,結果「孫」片儘管事先的宣傳攻勢多麼盡心、凌厲,但是小觀眾似乎並不吃那一套,而致使「孫」片在上片的第一天就栽了個大跟斗。
據說「孫」片在台北上片的第一天的早場,別家片子的票數是以千計,而「孫」片則以「」位計不說;最慘是中、南部,全天下來的票房,都慘到居然令中部某戲院老板當即決定抽片下檔,而在第二天就退回拷貝、改上別片。
這種受冷落的情形,和另部同為童話片的「新桃太郎」的熱鬧,形成強烈的對比,當然兩位投資者心頭的滋味也大相逕庭。
不過,蔡固然得意,邱復生也相當看得開,當面對別人也許「別有用意」的慰問時,他倒是很「阿沙利」的說:
「沒關係!拍電影嘛!本來就像賭博一樣,不是賺,就是賠,這把輸了沒關係,要有勇氣再搏過,說不一定下一把就大賺一票呢?!」
大家對邱復生這麼看得開,都表欣慰,更對他居然有再拍電影的勇氣表示欽佩,不過有良心的朋友卻忍不住要勸告他:拍電影固然要靠膽識、要敢「」,不過對題材的選擇,還是最好先下一番研究的工夫,最好能掌握住觀眾的口味,再「對症下藥」,則風險應該比較小些。
而對同樣是「兒童片」的「新桃太郎」及「孫小毛」,何以受觀眾喜歡的程度會相去那麼遠,舉凡看過兩部片子的觀眾都可以說出一大堆的道理,但是每個人的理由又各自不同,至於誰是?誰非?實在難下定論。
不過歸結一般的感覺:兒童觀眾喜歡「新」片,主要因其情節通俗,節奏頗快,也許對成人觀眾而言,「層次」稍嫌粗、淺,但是趣味很直接,噱頭頗多,加上在螢幕上打的廣告相當夠吸引力,因此頗為小朋友接受。
相反的,「孫小毛」最失敗的是宣傳預告完全看不出所以然,加上人物造型及情節的「西洋味」太重,而趣味又不是那麼直接,小朋友在沒法「一分鐘一小笑」、「三分鐘一大笑」的滿足之下,就寧可選擇「新桃太郎」了。
所以比較兩部片子,有人看完「新」片,說:
「小朋友真容易滿足!」
有人看了「孫」片又認為:
「小朋友真難伺候!」
到底小朋友觀眾是好哄呢?還是難伺候?這怎麼叫人下定論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hqq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