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聯想聯訪F654A.jpg - 聯想聯訪
聯想聯訪F654B.jpg - 聯想聯訪
聯想聯訪F654C.jpg - 聯想聯訪
聯想聯訪F654D.jpg - 聯想聯訪
聯想聯訪F654E.jpg - 聯想聯訪
聯想聯訪F654F.jpg - 聯想聯訪

1984年4月30日出版
(華視綜合週刊654期 P120~P12)
聯想聯訪:
電影景氣未恢復
千萬導演開拍電影
●文/心之
電影的不景氣,導致許多明星的拍片量銳減,紛紛走向電視求發展,明星由大銀幕走向小螢幕,導演也跟著由大轉小,電影導演轉行投入電視的愈來愈多。
慢工出細活
那怕窮磋跎
一般電影導演的心理,難免都是「大的」要比「小的」好,大銀幕排場大、分工細,導演可以不急不徐的慢工出細活,要拍好片,很可能磋跎一年、兩年,才見得著成品。
像成龍導演的「龍少爺」,一拍兩年,才讓觀眾見得少爺真面目,但事實上這種作業方式,要有雄厚的財力作後盾,通常不是每一位導演都能擁有這種良好優渥的環境,可以讓他們發揮。
而電視戲劇節目,在流行ENG實景作業後,使許多不諳棚內大攝影機作業的導演們,有了施展功力的園地。
ENG實景作業和電影拍攝方法大同小異,一個鏡頭一個鏡頭的連接,燈光、佈景、音效的處理,和電影手法異曲同工,一般製作人認為ENG的拍攝,交由導演處理,或許比導播來得合適,因此大批的電影導演,被引進電視。
導演紛轉行
成品有短長
電影導演加入電視工作的,有劉維斌、劉家昌、郭南宏、宋存壽、王時政、李朝永、董今狐、王政、蘇月禾、李美彌、劉立立等。
另有一批新銳導演朱延平、柯一正、李祐寧、萬仁等也都相繼進入電視,為小螢幕執導單元劇。
劉家昌為華視執導連續劇「聖戰千秋」,雖然集數不長,但演員陣容和場面處理,完全是按照電影方式,由於劉家昌在導「聖戰千秋」時,也正在導大戲「八年抗戰」,許多電影的大場面,也正好配合電視,劉導演對導電視和電影的感覺,應該沒有顯著的區分。
但另一位千萬大導演郭南宏,導電視的心境和電影完全不同,他為台視拍武俠劇集「少林寺」,不但沒享受到其中的樂趣,反而叫苦連天,一個頭兩個大。
時間緊迫,是郭大導演最不能適應的,一部電影拍兩、三個月是最普通的,而電視卻要在兩、三個月內拍出八至十部電影,而且非拍不可,即使導演累倒、病倒,還是要撐著拍完,因為電視開不得天窗,一集緊接著一集,如果沒有真功夫,真要逼得導演走投無路。
郭南宏就不止一次的抱怨,電視演員軋期,天氣不好,都可能影響電視作業,電影的導演碰到這種問題是無所謂,因為主控權在導演,什麼時候殺青,什麼時候上片,沒什麼大不了。
但是電視就不同了,一旦決定了上檔日期,就是打仗般的不得喘氣,品質固然重要,但時間更為緊急,兩者相較,擇時間而棄品質是不得已的決定。
如同上賊船
大氣不敢喘
很顯然的,這一次執導「少林寺」,讓郭南宏有上賊船的感覺,相同的,製作單位也因進度的無法控制,預算增加不少,尤其是石修的檔期,由四十五天延至六十天,鈔票又不知付出去多少,下次要和郭大導再合作,還是要再考慮了。
其他的電影導演像宋存壽、王時政、蘇月禾等都是以拍單集的單元劇為主,三台單元劇集「金獎劇場」、「聯合劇場」大都是電影導演的天下,七至十個工作天,拍完一部「」電影,一般來說.不算吃力。
初時的,這些導演多半不能適應電視工作的簡陋,電視是標準的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裡子面子全要盡的玩意,但事實上玩電視,比電影要難得多了。
儘管千萬價
仍得勤求教
電影導演中,劉立立在電視圈,已經建立了自己的「天空」,中視週三「雷電華」所製作的單元劇集「後街」、「長巷」、「挑伕」,已奠定了基礎,把週三九點半的時段,經營得有聲有色。
曾經導過瓊瑤的電影,不下數十部,劉立立也算得上千萬大導演,一踏入電視圈,她虛心得像小學生,棚裏的大機器,她是一竅不通,而演員走地位,對電影導演來說,也是一門學問。
電影是一架機器對準演員拍,導演搶演員的鏡頭,而電視是導演教演員看機器搶鏡頭,演員要學,導演更要適應。
劉立立花了好長一段時間適應電視,經常累得人仰馬翻,但這些功夫畢竟沒有白費,劉立立無論是棚內、棚外,均是駕輕就熟,成了標準的電影電視雙棲導演。
電影圈女導演中,除楊家雲外,幾乎全與電視結緣,王玫執導「遊龍戲鳳」、「少林寺」,蘇月禾怕「金獎劇場」、「午夜劇場」和中視連續劇「少林小福星」,李美彌拍「作家選集」,這幾位當中,大概數王玫和蘇月禾適應力較強,所謂適應力,是指動作快,能安製作人的心。
電影導演中,李朝永是最幸運的,有位始終支持他的製作人周遊,常伴左右,單元劇、連續劇隨他挑,他以「金獎劇場」起家,拍了不少單元劇、連續劇,現在己對電視作業瞭若指掌。
螢幕雖然小
影響卻不渺
電視由於條件和環境的有限,經常令導演們有未臻理想的感受,但另一方面看,它比較平實,比較人性化,雖然螢幕小,但直接深入家庭。直接與觀眾打成一片,電視的成就感,並不弱於電影。
「幕」雖有大小,但導演付出的心血是相同的,不要因為由大而小,而心理上產生不平衡,看電影或看電視的觀眾,都是同樣的人群,一般來說電視的群眾更廣,想到這裏,過過電視「千萬導演」的癮,不也挺好?雖然這個「千萬」不是票房,而是看電視的「觀眾」。須知,群眾力量是不容輕忽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hqq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