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聯想聯訪F653A.jpg - 聯想聯訪
聯想聯訪F653B.jpg - 聯想聯訪
聯想聯訪F653C.jpg - 聯想聯訪
聯想聯訪F653D.jpg - 聯想聯訪
聯想聯訪F653E.jpg - 聯想聯訪
聯想聯訪F653F.jpg - 聯想聯訪

1984年4月23日出版
(華視綜合週刊653期 P126~P131)
聯想聯訪:
寶島宛如處女地
港星紛演淘金記
探究竟各有不同際遇
●文/心之
港劇在國內造成轟動的狂潮,使得「港星」在國內的知名度和身價,也隨著水漲船高。
國內的演藝環境,對香港的演員來說,就像一個未經開發的處女地,只要有據點,就可以好好的開墾,大肆的收穫。
第一批遠渡重洋的淘金者,是因「楚留香」一劇風靡國內的鄭少秋、關聰、森森、夏雨等人,這其中受益最多的,自然是「香帥」本人鄭少秋了。
香帥渡洋
敗部復活
秋仔在香港,原是居榜首的天王小生不錯,但香港是個競爭十分激烈的環境,「狂潮」一劇捧出了周潤發,就使得鄭少秋的光芒逐漸轉弱。
拜「楚留香」之賜,鄭少秋在國內成了偶像,先是四十萬美金請他回國登台作秀,後是一連串以「楚留香」為主的電影,都由鄭少秋擔綱,電影沒得拍了,有人高價請「香帥」拍電視。
由於台灣市場的力量,使鄭少秋在香港的行情,多少回升了些,「香帥」的熱潮,使鄭少秋不知賺了多少意外之財。
和鄭少秋同蒙「楚留香」之惠的,是劇中的無花和尚關聰,他是隨夏雨、吳孟達、森森和高妙思,在鄭少秋之後,來台發展的港星。
幾個隨從
難望項背
無花、琵琶公主、胡鐵花這幾位,知名度不若楚留香,自然在國內不如他來得風光,夏雨吳孟達高妙思,只為中視的「歡樂假期」錄製了一個特別節目,就打道回府,不再視台灣為淘金地。
森森曾經演過中視單元劇「天道」,作過秀,到台視和妹妹斑斑聯合主演了武俠劇「書劍江山」,到現在還不算是什麼風風光光,她在香港原本不像汪明荃、趙雅芝、鄭裕玲等,有較穩固的群眾基礎。在國內不能引起迴響,也是預料中的事。
有些國內製作人的一致反應是,香港演員來國內求發展,男性比女性吃香,以目前國內的環境,男主角人選,尤其是武俠方面的人才十分短缺。
小生之中,要找出具大將之風,又有武打基礎的,實在不多,反觀港星之中,有不少打仔明星,站出來的架勢就是不一樣,這是所以國內的戲劇節目,尤其是武俠劇,均喜歡引用港星的緣故。
找來關聰
專扮俠士
關聰在國內演過不少齣連續劇,自「玉女神笛」,到「煙雨江南」,以至於台視的「鐵血楊家將」,都是武俠動作戲,其實關聰的時裝扮相,不見得比古裝差,但是就沒有製作人找他演時裝戲。
原因即在於我們需要香港演員,就是取他們的動作架勢,文藝小生國內多的是,不必採用舶來品。
「楚留香」之後,來了「天蠶變」,劇中男主角徐少強因拍「天蠶變」一砲而紅,「天」劇拍到一半,徐少強即拒拍,另謀頭路,使得製作單位只得把劇情轉向主角人物雲飛揚,因練天蠶神功,而導致臉孔變形,找了顧冠忠來代替徐少強的演出。
「天蠶變」在國內,依樣畫葫蘆的收到奇效,徐少強回國之後,電影拍不完,秀也接不斷,只差沒有上螢光幕,等到電影拍得差不多,秀也「秀」完的時候,徐少強演電視的可能性不可謂不大。
石修倜儻
後來居上
緊跟著是「楊門女將」、「英雄出少年」及「天龍八部」中紅得發紫的石修,和國內的經紀人馮至甲聯絡上,請他回來演連續劇「少林小福星」。
「少林小福星」籌備不及,石修給「年代」先請了去演郭南宏執導的「少林寺」,石修的古裝扮相確實不凡,雖沒有受過正統的武術訓練,但拍了這麼多年的武俠劇,他的架勢,就是不同凡響。
石修來台灣拍了一個多月的「少林寺」,很不習慣這裡的作業方式,他甚至覺得國內的工作人員,幾乎都是說的比做的多,看在重金禮聘的份上,他原是想留在國內發展,但相處月餘,石修改變了看法,深覺還是在「老窩」工作習慣。
「少林寺」拍完,緊接著是「少林小福星」,製作人馮至甲找了在「天龍八部」中和石修合作的黃杏秀,和石修在「少林小福星」中演一對情侶。
兩位港星回國演戲,是否確實能增加戲的收視率,答案未置可否,台視八點檔連續劇「鐵血楊家將」即是最好證明,成敗還是得看實際播出的。
鐵劇不佳
令人失望
香港導播,香港編劇,加上影帝姜大衛、銀鼠老大張沖關聰,這麼一個充滿「港味」的戲,卻沒使「鐵」劇風風光光的獨霸八點檔,口碑不佳,使得「港」字招牌受到考驗。
對於「鐵」劇的失敗,香港導播把責任推到國內演員的身上,但事實上很顯然的是劇本有問題。
劇本的好壞,是決定戲的成敗最大的關鍵,「鐵」劇的不如理想,說明了光是把香港人請來國內當範本,不是個好主意,基本上是整個工作環境和制度的問題。
石修主演的「少林寺」和李道洪自製、自導、自演的「虎威」,甫上陣,收視率突破四十百分點,「虎威」基本上也是運用了大批香港導播、服裝設計和港星的戲劇節目。
李道洪加羅烈,確實為「虎威」生色不少,華視製作人韋辛,已和香港另一位武打明星顧冠忠接洽,請他主演八點檔連續劇「天蠶再變」。
潘迎紫早在張艾嘉籌拍台視單元劇「十一個女人」的時候,就回國內拍過戲,「金獎劇場」─「一加一不等於二」,是她回國主演的第一個長期節目,潘迎紫的造型不錯,在香港演員中,算是擅長喜劇的人才。
她回國演戲的酬勞還算合理,以她的知名度和喜劇天份,製作單位付來回機票和房租,應該是合理的。
據聞除了這一批已經露臉的港星之外,還有董瑋楊盼盼等,在台灣觀眾心目中有印象的香港人,也有意來台灣發展闖天下,以創自己演藝的另一高潮。
國內製片、製作人找香港明星或工作人員,圖的是他們的知名度和認真的工作態度,而香港人來台求發展,只為高價的酬勞,在這種互補的原則下,根本就是願打願挨,最好誰也別抱怨誰。
在香港,有較好的工作環境,但拿不到這麼多錢,據說黃杏秀在國內拍戲,一集酬勞高達六萬,石修等人該更不止這個價錢;因此,也們都願渡海淘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hqq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