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已告別街頭的外星寶寶,從引進到撤除皆引起爭議。


─1993年1月─
〈廣告雜誌第21期P46〉
市場觀察:
吃力不討好
外星寶寶告別街頭
‧文/陸蕙敏

3年前在當時的環保署長簡又新鼓吹下,由台灣區汽水公會出

資自荷蘭購買引進的「外星寶寶」資源回收筒,曾掀起一場60

餘萬小學生的「命名秀」。
3年後,這批受小學生喜愛的外星人,因「水土不服」而屢遭

立委抨擊,寶特瓶押瓶費制度實施後,這批外星寶寶逐無用武
之地,終至遭到撤除的命運。
對環保署此一決定,許多民眾皆感愕然。就讀銘傳國小的葉雲

失望地說:「那麼可愛的外星寶寶,為什麼要送走呢?」在公
告撤除後,有些回收筒也被民眾貼上「大家請求不要送走」的

紙條。於民國78年正式啟用的外星人資源回收筒,在環保署

一連串的宣傳下,以教育觀點來看,在中小學校園內頗有宣導

成效。
然而,「外星寶寶」從引進到撤除十分荒謬,不僅暴露出政府

訂定政策的粗糙,也顯示一直面臨困境的資源回收管道仍待加
強。自引進以來,外星人資源回收筒較為人所詬病之處包括:
1、製造成本過高:製造成本需3200萬元,另外還要加上吊車
、清洗車的維護費至少1000萬元。雖然惜福基金會強調資源回

收不能以價錢來衡量其價值,但主婦聯盟秘書長林玉佩表示,

國內有能力自製資源回收筒,並不需購買如此昂貴的資源回收

筒。
2、規劃欠周:外星寶寶引進前,政府並未考慮其過於龐大的
面積,不適合寸土寸金的台灣;而前後兩批高達170、156公分

的回收筒也不利於兒童投擲。
3、國人觀念未能配合:在國人尚未普遍有資源回收的觀念時
即引進,許多民眾把外星寶寶當成一般的垃圾筒,以致回收的

物品中有70%為無法回收的垃圾。甚至計劃中專門收集紙類的

「藍博士外星寶寶」,也怕民眾會丟棄菸蒂引起火災而不敢引

進。
4、回收效率太低:一位從事資源回收工作的人士抨擊,寶特
瓶押瓶費制度實施後,1年的回收量就達2億6千多萬支,而

外星寶寶1個月的寶特瓶回收量卻只有966萬支。
除了引進推廣過程有諸多瑕疵外,環保署在立法院決議後,立

即要求惜福基金會在去年底前完全撤除,卻未曾指示如何處理

外星寶寶,則造成資源回收工作的斷層。
目前實際運作的資源回收管道除惜福基金會外,尚有地方環保

局資源回收及結合古物商的台灣省廢棄物運銷合作社系統。前
者的推行仍處於披荊斬棘階段,而向來與傳統拾荒工作結合的

資源回收管道又不被政府重視。被惜福基金會自詡為具宣導作

用、為環保打先鋒的外星寶寶退出資源回收系統後,資源回收

這條路要怎麼走,環保署似乎更應費心思量一番,以免做出吃

力不討好、只重噱頭的政策。

---------------------------------------------------------------------------

國家文化資料庫 / 外星寶寶查詢影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hqq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