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8d20c2f2472.jpg1568d20c890fae.jpg1568d20bcae7f5.jpg1568d20be91549.jpg1568d20bfd69c0.jpg

⑴✕
⑵主持人沈春華。
⑶由大哥哥、大姐姐表演的舞蹈。
 
 
1982年12月12日出版
(TTV電視周刊1053期 P60~P61)
三台戲劇焦點:
台視快樂小天使播出
唱唱跳跳專輯
●文/陳映霞●圖/廖雲風
 
上周四台視「快樂小天使」兒童節目播完後,製作單位接到了許多老師、家長和小朋友的電話及信件。
有的人問:「是不是節目又換新內容了?」
有的則問:「這次的節目有沒有錄影帶?我家兩個小孩一直吵著看得不過癮!還沒有學會呢!」
還有人問:「我們學校的韻律活動,一直缺少一份好的視聽教材,看完這次節目後,實在很想也擁有這套節目內容做教材。不知道節目能不能重播?」
 
動聽歌曲十四首
 
面對桌上堆積如山的信件,還有不停的電話詢問,「快樂小天使」節目製作人李美雲欣慰的笑了。
她說:「並不是我們節目內容換新了!而是這一年多來,我常接到觀眾的信和電話,對節目中『唱唱跳跳』這個單元相當欣賞!因此,我們才決定製播兩集『唱唱跳跳』的專輯,做為送給小朋友的一份謝禮。」
這兩個「唱唱跳跳」的專輯中,包括了一年多來沈姐姐及小朋友唱過最受歡迎的歌曲十四首。像「猜謎歌」、「沙里洪巴」、「黑森森」、「動一動」、「問候微笑」、「清潔歌」等多首均是。
這許多支動聽的歌曲,分別由沈姐姐、小朋友及一群大哥哥、大姐姐主唱;同時,也都配合了活潑動人的舞蹈。
沈姐姐說:「我希望已經會唱的小朋友,能和我們一起再複習一遍;還記不熟的小朋友,也有機會再加深印象,學會這些歌曲。」
 
中國童話真有趣
 
許多綜藝節目,在歌與歌之間,穿插了令人哭笑不得的短劇。這次「快樂小天使」的「唱唱跳跳」專輯中,雖然錄製時採用了綜藝的手法,但卻特意的摒棄了以笑劇做歌曲銜接的方法;而採用了節目本身非常受小朋友歡迎的單元,加以簡潔化,做為一種轉場。
諸如「自己動手做」、「沈姐姐信箱」、「破音字時間」等,均加以趣味化,並濃縮了播出的時間。
此外,一向極受小朋友喜愛的「中國童話」單元裏,沈姐姐也要選擇兩個有趣,卻含有深意的故事──窮夫妻的銀元、蘆花襖子──講給小朋友聽呢!
 
已錄製影帶發售
 
為了錄製這兩個專輯,製作單位特別向台視申請到設備最好的第一棚錄影。同時,美術設計吳進成也為專輯特別設計了活潑新穎的佈景。
「一切的努力,只是為了做一個好節目給孩子們看!」沈姐姐擦去額上的汗水說:「希望小朋友會喜歡。」
在這兩個專輯中,沈姐姐不但要主持節目、說故事,還又唱歌又跳舞,充分的發揮了她的才華呢!
在本周四晚上六時半,「唱唱跳跳」專輯的第二個部份將會繼續播出。
如果小朋友百看不厭,老師也希望節目能成為韻律教材的話,不妨直接與製作單位連絡,訂購這次長達一小時的「快樂小天使唱唱跳跳專輯」錄影帶。■
 

jhqq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⑴跟著節目長大的小朋友。
⑵小燕姐姐主持信箱時間。
⑶⑷⑸⑹「大家來玩數學」的拼圖遊戲。
⑺⑻周大哥是個孩子王,他教小朋友功夫操。
⑼可愛的布偶聲音來自這女孩。
⑽玉玲姐姐帶著大家唱歌。
⑾小朋友,算算看,有幾件衣服?
 
1983年7月25日出版
(華視綜合週刊614期 P48~P51)
小朋友日漸長大
●採訪/斯柯
 
像「小朋友」這樣一個「」節目也能行銷海外,不簡單呢!
前一陣子,中國時報記者轉來一則消息─菲律賓內湖中華小學欲購買「小朋友」節目的播出帶,以作為華僑子弟華語教學的素材。
除了行銷,在國內,也一直不斷的有觀眾向華視訂購「小朋友」節目的播出帶,包括一些幼稚園將之作為電化教學之用。如今,「小朋友」節目已成為華國視聽公司固定側錄的對象,華國銷售的節目錄影帶中,「小朋友」已是不可忽視的一宗。
「小朋友」節目製播三年了,三年來,張小燕的演藝事業蒸蒸日上,日益發達,由她主持的「小朋友」節目也日漸在觀眾心中生了根,如今,小燕和「小朋友」已成為一體─就像沒有小燕,就沒有「綜藝一00」一樣,沒有小燕,「小朋友」便也不再是「小朋友」了。
而就像「綜藝一00」深入家庭一般,家有幼兒者,「小朋友」也已成為必看節目。
早在前年,「小朋友」的價值已被金鐘獎所肯定,節目本身和主持人張小燕,都獲了獎;而得了獎之後的「小朋友」,更是有心在創新求變,因此,去年的「小朋友」和前年不同,今年的「小朋友」,更和去年有著極大的差異。
今年,現階段的「小朋友」,已走向一個兒童節目未曾企及的嶄新境界。
大家來玩數學」,以活潑、輕鬆的方式,帶領學齡前兒童接觸數學,為這最令學童頭痛的一門學科提前打好基礎,實是一大貢獻。
「大家來玩數學」這個單元,是信誼學前教育研究發展中心和「小朋友」節目的一項合作,這個中心是將各大學數學系教授和小學老師對幼兒數學教育的新構想,提供給華視,由製作單位設計一系列主題,在節目中陸續製播。這些主題包括「長短」、「高矮」、「數量」、「上下左右」:等等,預計十三個主題,播完之後將看情形再繼續做下去。
由小朋友們的反應,大家「玩」數學似乎玩得很有興趣、很開心,數學並不難嘛!
自然追追追」每次帶小朋友去「」一個自然現象。在小朋友的生活環境裡,所碰到、所看到的,有許多現象是屬於自然現象,小朋友惑到好奇,卻並不了解,玉玲姐姐唱著歌,帶大家去探索。
小小功夫操」也是「小朋友」節目一個很新、很別緻,也很有意義的單元,由周大哥帶著小朋友從各種基本動作去學奧妙的中國功夫,小朋友的頭、腰、手、腿得到充份運動,練起棍、劍、扇、笛,便都不難了。
看周大哥一身功夫打扮,帶著一群也作功夫打扮的小朋友練功夫,實在饒富趣味。
「小朋友」這個功夫單元受到歡迎,許多觀眾竟來信要索取功夫圖解呢!
配合暑假的來臨,「小朋友」節目也安排了實用的內容,亦即在「信箱時間」裡解答有關學齡兒童入學問題,以及一年級小朋友剛放第一個暑假,家長應如何輔導其暑期生活……等等。
家長們問的問題很多,製作單位特別延請台北敦化國小王校長和信誼學前教育研究發展中心專門擔任解答準備工作。
「小朋友」節目陪伴小朋友長大,真是小朋友的良師益友呢!■

jhqq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⑴✕
⑵新布偶鸚鵡深受小朋友的喜愛。
⑶小朋友喜愛的玉玲姐姐和周大哥。
⑷妙妙城充滿歡樂。
⑸和小狗玩好開心。
⑹于恆最喜歡和大家玩「看圖說故事」的遊戲。
 
1983年10月24日出版
(華視綜合週刊627期 P34~P36)
小朋友有個妙妙城
●採訪/盼睛
 
周大哥形容玉玲姐姐那一身可愛的背帶褲打扮,是「嘔心瀝血之作」;事實上,他和曹大哥的服裝也是煞費周章。這三個大孩予為了在「小朋友」的新型態中「改頭換面」,建立更討喜的新形像,他們結伴而行,幾乎逛遍了整個台北市,終於購齊他們所需的行頭──你看他們是不是都很不一樣了?!他們主持「小朋友」,他們自己也像個小朋友,是大一號的小朋友。這就是他們的新形象哩!
「小朋友」自十月份起,已改由張玉玲主持,周大哥和曹大哥是她的得力幫手;沒有了小燕姐姐,節目依然做得紮紮實實、熱熱鬧鬧,主要是,製作人兼導播唐台齡知人善任,懂得如何讓張玉玲和她的主持群發揮所長;何況,節目自十月十八日起,也全面更新內容,加強製作。
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新的「小朋友」是怎樣一番新風貌──
仔細瞧瞧玉玲姐姐身旁的這個景物模型,好壯觀的一幅景象。有社區住宅、有山林原野,還有公路、河流呢!公路上有車在行駛,河流上有橋,這是什麼樣的一個地方呢?告訴你,這裏有一個充滿歡樂的「妙妙城」,從妙妙城出發,可以到達任何一個你想去的地方,比方說台北近郊的石碇啦!陽明山啦!畫面上就由模型幻變成真實的外景──玉玲姐姐帶大家去郊遊。
平時在「妙妙城」裏,也是趣味多多,小朋友們在這裏,不但可以和玉玲姐姐及周大哥他們歡聚一堂,還可以和可愛的鸚鵡毛毛蟲和小狗玩,還有一隻可愛的小精靈,牠們都是新出現於「小朋友」節目中的布偶,被設計得好可愛,操作起來好逼真,瞧那鸚鵡還會刷牙哩!
在妙妙城裏,玉玲姐姐、周大哥將和小朋友們同歌共舞,也將說故事、講做人的道理給小朋友聽,小朋友們一定會很喜歡這個妙妙城的。
在妙妙城裏,有一家書店,由慈祥和藹的舅舅看管〈舅舅由老牌演員于恆飾演〉,舅舅喜歡小朋友,他賣的全是兒童書,他還喜歡和玉玲姐姐、周大哥及怡萍小妹妹玩「看圖說故事」的遊戲呢!也喜歡考考大家的成語。電視機前的小朋友參加一份,也會感覺很有意思。
「小朋友」改變型態,棚內的佈景也全部更新,美術設計唐慶民所設計的景,每一堂都造型可愛、顏色豐富,充滿了卡通的味道,也像煞一個單純的童話世界。
新型態裏,節目中所需的圖畫──如「看圖說故事」裏的連環圖畫──仍然邀請中國時報「烏龍院」的作者執筆,「烏龍院」裏廣受喜愛的幾個人物竟活躍於「小朋友」節目呢!
更換主持、改變型態之後的「小朋友」節目,一般反應十分良好,連小燕姐姐也每週陪著女兒貝怡儂準時收看呢!
小燕說:「節目還是做得很不錯,可以看出玉玲很用心,唐台齡也很認真。」
「小朋友」的成績,仍是甲等的。小燕看得出來,你當然也看得出來。
不是嗎?■
 

jhqq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⑴逸萍身後是北平紫金城的模型。
⑵小朋友到小人國出外景,格外高興。
⑶咦!兩座紀念性建築怎麼在一起?
⑷這座國父紀念館很逼真吧!。
⑸身後是蘇州的拙政園。
 
1984年6月4日出版
(華視綜合週刊659期 P41~P43)
小朋友逛小人國
還有遠遊歐洲的大計劃
●文/雪影
 
六月五日,記住!就是這個星期二,「小朋友」節目又有精彩新內容。
這回,是帶小朋友們去逛位於桃園龍潭小人國,這小人國裡的景物,都只是實際大小的廿五分之一;隨著玉玲姐姐、周大哥、逸萍和小小探索隊,在短短半個小時的時間內,小朋友們就可以看盡寶島台灣由南到北的主要建設和大陸各地的美好河山,這是一次奇異而新鮮的旅程,小朋友們不要忘了在家裡「臥遊」啊!
「小朋友」的這個「小人國專輯」,開場也是故事性的──
一開始,是玉玲姐姐與周大哥找不到陳逸萍,他們找呀找的,居然掉入時光隧道中,來到了小人國,小人國裡有一群可愛的動物為他們跳迎賓舞,跳完了舞,又講故事給他們聽。聽完了故事,玉玲姐姐他們才知道這小人國並非仙境,而是真有這個地方;果然,隨後他們就和小小探索隊在新竹火車站會合了─這新竹火車站雖是具體而微,但什麼都像真的,連火車都會走呢!
小小探索隊和玉玲姐姐他們會合之後,便一起去遊覽寶島和大陸風光。
他們看到偉大的十大建設,石門水庫裡還真的有水,中正機場的停機坪上有飛機在滑行,他們又看到國父紀念館、中正紀念堂、淡水紅毛城、板橋林家花園、鹿港龍山寺、台南市政府及鵝鸞鼻燈塔等,一景一物都跟真的一樣。
大陸河山的縮影更令人稱奇了─有蘇州拙政園,有萬里長城,瞧!紫金城裡還在舉行光緒帝的結婚大典哩!那些人物看來也栩栩如生。
六月五日,「小朋友」帶您逛小人國,將給您一連串的驚喜,別錯過了啊!
六月份,「小朋友」繼「小人國專輯」之後,還將去埔里捕蝴蝶,去參觀卡通的製作過程……,六月份的「小朋友」,每集都很精彩。
「小朋友」節目雖然小,但頻頻有大計劃,七月底、八月初,他們還將到歐洲出外景、錄節目哩!
遠赴歐洲出外景,是因為節目將闢一個「童話世界」單元,而歐洲是童話世界的發源地,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都產在歐洲;「小朋友」的歐洲行,將到義大利、瑞士、丹麥、奧地利、荷蘭和德國。關於「小朋友」的歐洲行還在籌劃之中,且容以後再報導。
本週,還是先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小朋友」的「小人國專輯」。■
 

jhqq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84年4月9日出版
(華視綜合週刊651期 P29)
與羅姐姐共度快樂的─「童年
●文/雪影
 
羅敏成了小朋友敬愛的「羅姐姐」了。
因為從四月份開始,每星期四,羅敏都出現在螢光幕上,與小朋友們共度「童年」。
「童年」是個新型態的兒童節目,由原時段播出的兒童節目「才藝世界」製作單位負責製作,製作人是對兒童教育滿腔熱誠,並且由多年的兒童節目製作經驗中領會到豐富心得的謝美祝女土。
謝女士挑中羅敏擔任「童年」的主持人,主要是看「愛之橋」節目中的羅敏端莊、大方,如果出現在小朋友面前,應該會給小朋友一股信賴感。果然,小朋友們好喜歡羅姐姐,好愛看她主持的「童年」,羅姐姐每次在節目中提出一個問題問小朋友,大家都十分踴躍地來信回答─由每次節目播出後大量信件寄到,謝美祝知道羅敏已深得小朋友的心,廣為小朋友接受了。
羅敏主持「童年」,還有一個小助理,就是胖胖童博璽,而在最近,製作單位還想找來十名左右的小朋友,組成一他小小的團隊,每次跟著羅姐姐和胖胖去出外景,去探掘小朋友在童年裡所感到好奇的事事物物。
「童年」這個新型態的兒童節目,從頭到尾,半個小時的節目完全是採ENG外景作業,像第一集介紹陶瓷,便去了苗栗,第二集〈也就是本週四要播出〉介紹鋼琴和一般樂器,也去了蘆州的樂器工廠拍攝。
那麼下週要去那裡呢?因為要介紹蠶絲,所以也將去苗栗,因為那一帶養蠶的很多。
小朋友!「童年」將使你的童年更充實、更快樂,別忘了星期四下午六時,來與羅姐姐共度「童年」。■
 

jhqq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661e6d10488b.jpg15661e6d6ab2cd.jpg15661e6dc6873c.jpg15661e6c4f2605.jpg15661e6c79c46b.jpg15661e6c904560.jpg15661e6ca340d2.jpg15661e6cb99f38.jpg15661e6cd33904.jpg

⑴主持人羅敏在小人國。
⑵羅敏和童博璽在基隆碼頭拍「童年」。
⑶胖胖錄了一個「八一四專輯」。
⑷羅敏錄的端午節專輯。
⑸節目中教小姐做風箏。
⑹羅敏在鹿港訪民俗專家談燈籠。
 
1984年8月20日出版
(華視綜合週刊670期 P41~P43)
這個知性的兒童節目童年
──徵求新的主持人
更新節目型態和內容
●採訪/雪影
 
童年」這個兒童節目默默推出五個月了,一直平平順順的,製作單位默默地做,小朋友觀眾默默地看,就像人生中的童年一般,縱使再多光彩,也總在不知不覺間默默渡過。
大女孩羅敏與小男生童博璽便是這樣,已搭檔為觀眾主持了廿集的「童年」;許多人習慣於每週四看這一對可愛的「姐弟」〈他們給人這樣的觀感,自然而親切〉出現在華視螢光幕,帶小朋友去見識一些童年生活裡會感到好奇的事物,滿足這一段年齡孩童強烈的求知慾。
彷彿已成習慣,習慣於「童年」這樣的型態內容,習慣於羅敏與童博璽的搭配;「童年」便在維持著相當品質水準的情況下,維持著一定的收視率,一切平順正常。
直到報上刊出「童年」對外徵求新主持人,華視這個兒童節目才首度有了引人注目的「新聞性」。
首先,大家都想知道「為什麼」,為什麼那對姐弟搭配得好好的,突然要雙雙換掉。
其次,便是對新主持人選的關注─換掉羅敏與童博璽,由誰接手呢?還有誰更合適?
先說製作人謝美祝對新主持人的希求。
她說:「我們是希望一位明朗大方的大姐姐,搭配一對可愛的雙胞胎小姐妹。」
目前,來信報名的雙胞胎小朋友很多,製作單位也已挑出理想的一對─據說很漂亮、很可愛,看過她們的人,都禁不住想多看一眼。
至於那位新的大姐姐,還在謹慎挑選之中,因為比起稱職的羅敏,總不能差太多吧!
接下來要說到為什麼羅敏、童博璽要辭別「童年」。
羅敏是因為將出任華視新聞部派駐台中的記者,已無暇分身主持「童年」;但她對這個兒童節目卻是依依不捨,她還表示若是工作地點在台北,她必不放棄兼任「童年」的主持工作。
但為了更遠大的前途,謝美祝還是勸羅敏作正確的抉擇─辭「童年」主持,就採訪新職。
那個胖胖童博璽呢?過了暑假,他就六年級了,再過一年,就上國中;製作人認為該是他全心專注於課業的時侯了─但據說小男生還十分割捨不下「童年」哩!
不過羅敏和童博璽還不會那麼快就和觀眾道再見的;因為由他們主持的「童年」存檔已錄到九月底,也就是說,從現在開始,還可以看到由這一對姐弟所主持的六集節目。
這六集節目分別是:「色彩世界」第三集、回外婆家、草編織和竹編織世界、油紙傘與燈籠、牛墟與雖刻、船。
這其中,「色彩世界」是談繪彩的運用,「回外婆家」是訪南崁鄉間生活,草編織、竹編織、油紙傘、燈籠都介紹的是傳統民俗手工藝,「牛墟與雕刻」是在北港拍攝,由牛脖子上的軛談到木頭雕刻,「」是向小朋友介紹各種船,從最小到最大,外景隊到基隆、到中船拍攝外景。
等到這六集存量播完之後,「童年」節目內容上將會有所更新。
製作單位準備邀請中學生、大專生開座談會,聽他們談談他們的童年怎麼過;另外,也將請名人談談他們的童年。這些,都將作為下一階段節目內容的設計依據。
如此這般,「童年」為的是使這一代的兒童能享有更多彩的童年。
「童年」因而已成為眾多小朋友童年生活中重要的一部份。
小朋友!大家都來看「童年」。
星期四下午六點至六點半,「童年」等著你。■
 
 

jhqq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661fd06aa1cf.jpg15661fd0c3c494.jpg15661fd11b2158.jpg15661fcfac1f3a.jpg15661fcfc8711a.jpg15661fcfdec7e7.jpg15661fcff40a8b.jpg15661fd0088811.jpg15661fd01cb81d.jpg15661fd033acc5.jpg15661fd1eb89a1.jpg15661fd2450fe7.jpg15661fd14b8e1d.jpg15661fd16e880c.jpg15661fd18d6b67.jpg15661fd1b0a10b.jpg

⑴⑵大小主持人吳芳蘭、孫菩提。
⑶節目中有民俗功夫流星鎚表演。
⑷訪問101歲人瑞石郭誰〈中〉老太太。
⑸民俗藝術─剪影。
⑹訪問復興劇校談國劇行頭和臉譜。
⑺訪企業家謝敬忠回憶童年。
 
 
1984年10月7日~13日
(華視綜合週刊676期 P41~P43)
童年世界裡
有呢喃有回憶
●採訪/陳天慧
 
剛播完兩季的兒童節目「童年」,深受小朋友的喜愛及各界好評,為了使這個節目內容更生動,境界更上層樓,本季節目除了更新型態,主持人也換成了一對人見人愛的「姐妹花」─第一次在電視上與觀眾見面的吳芳蘭孫菩提〈在本刊上期有詳細介紹〉。
「童年」第三季節目內容,分成三大單元─「童年的呢喃」、「童年的世界」和「童年的回憶」。
童年的呢喃
 
小時候,過的是無憂無慮的日子,但是在小小的心靈裏,總是有著一籮筐的疑問。「為什麼汽水會冒泡,開水不會呢?」「爺爺、奶奶的頭髮怎麼白花花的呢?」……那一堆令大人都難以回答的妙問題,小朋友是不是常常非「打破砂鍋問到底」?
童年的呢喃」裏,愛說「本來就是這樣嘛」的小大人「呢呢」〈孫菩提飾演〉,活潑的「喃喃」〈文國華擔任〉正處在好問的年齡,加上一隻會說:「才怪!」的大耳老狗,小朋友可以知道許多生活上常會遇到、又被忽略的問題。至於如同解圍,大主持人─吳芳蘭,將以大姊姊的身份來解答「呢呢」和「喃喃」的疑問。
第二十七集,第一次播出的「呢喃」單元是「登山記」,將告訴小朋友們重陽節為什麼要「登高」。
童年的世界
 
跳躍在草地上、
留連在小溪旁、
佇足在市集的吆喝聲中;
紙鳶,小兒郎手中一隻用線牽著的飛鳥,
捏麵人,白髮伯伯掌裏舞出的孫悟空;
還有,
貼在窗櫺上的蝴蝶、草蟲……
戲台上一張張五彩繽紛的大花臉。
 
每個人都有他童年的世界,在大埕打陀螺、玩竹仗;聽老人家拉胡琴唱小調、喝茶剝花生;日子是愜意的、多彩多姿的。
這個單元是承續前兩季的特色,以「民俗」為主題,介紹傳統的中國民間藝術;讓小朋友能更深一層了解中國民間藝術。內容包括了「毛筆的製作」、「平劇的臉譜與行頭」、「雕紙」、「扯鈴」等,富有傳統性及地方性色彩伯民俗將介紹抬小朋友。小朋友會發現許多有趣、也值得學習的事物。
童年的回憶
 
每位大人都有他們的童年時光與難忘的回憶,這個單元是由大主持人吳芳蘭和小主持人孫菩提,作訪問式及戲劇性之回憶。
首先,以各行各業的代表性人物來回述他們的童年,作為小朋友將來立志的參考。第四季開始,製作單位歡迎全國已成年的觀眾來回憶難忘的童年,以戲劇方式演出。屆時,小朋友可以看到許多人的「小時候」是怎麼過的,是不是和自己有什麼相似之處呢?看別人的「回憶錄」,好好地做個乖孩子,讓自己也有個難忘愉快的童年。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
操場邊的鞦韆上,有隻蝴蝶停在……
童年的日子是綿長的,小朋友的世界是無憂的,「童年」將帶領小朋友到一個更純真、更充實的世界。小朋友們,別忘了每週四晚上六點收看「童年」!■
 
⓪〈目錄頁〉
⑴製作人謝美祝和兩位主持人吳芳蘭、孫菩提。
⑵大家都愛這隻老狗。
⑶童年呢喃。
 
1984年10月8日出版
(華視綜合週刊677期 P44~P45)
童年童心老狗老蓋
●採訪/陳天慧
 
十月四日,「童年」的兩位新主持人上陣了,觀眾看了兩個清新又可愛的女孩的表現了嗎?現在節目分成了「童年的呢喃」、「童年的世界」和「童年的回憶」三個單元,大家看了是不是覺得很有意思,而且也是老少咸宜?
「童年」裡的四個角色,姐姐〈吳芳蘭〉、呢呢〈孫菩提〉、喃喃〈文國華〉、老狗──老蓋郭冀〉,他們的演出都很稱職,大家可要知道喔,雖然這祇是個兒童節目,卻是煞費製作群的心思。
在「呢喃」這一單元,有一隻很有趣的「老狗」──「老蓋」,牠特別愛插嘴,有時說的話好像還有那麼一點道理,小朋友們一定喜歡「他」吧?!
製作人謝美祝說,本來在構想上是要以布偶或木偶來增加趣味的。後來想到布偶在目前有太泛濫的趨向,像「婆婆媽媽」、「ㄍㄚㄍㄚㄨㄌㄚㄌㄚ」兩個節目裡都有布偶,「童年」裡如果再用布偶,對小朋友來說就不新鮮了。所以她決定以小朋友喜愛的動物,做一個擬人化的角色,因此產生了「老狗」。
為了這隻老狗,特別製作了一件一萬多現大洋的「狗皮衣」。別小看那祇是一件好像多了個大狗腦袋的連身衣服,演這隻老狗的郭冀說,那件「狗皮衣」像件大棉襖,躲在裡面的滋味可不好受。雖然體積龐大,不很重,但是在裡面幾乎與外界隔離,而且還要像隻真的「狗」地做動作。假使叫小孩子來演,根本沒有這個能耐,因此他們幾個工作人員選擇他來肩此重任,讓他的赤子之情,也能在這個童心未泯的世界裡發揮。
在「童年」的錄影現場,看到郭冀將「狗皮衣」脫下來。他身上的汗衫溼透的貼在身上,掛在鼻樑上的眼鏡也充滿水氣。看來這「老狗」還不是「蓋」的。
這隻老狗之所以叫「老蓋」,是不是「狗」如其名,很會蓋?其實,這名字可是有來由的。郭冀的外號叫「郭蓋」,而「呢喃」裡的「老狗」個性愛攪和,藉以來烘托「呢呢」和「喃喃」,所以製作群靈機一動,就叫「老蓋」吧!這個名字很有意
思吧!如果小朋友喜歡說大話,搞不好也會被別人加上個「蓋仙」的綽號呢!
人人都有童年,天真無邪的「呢呢」、「喃喃」所有的問題,大家是不是也曾經有過?「童年」往後的內容將會更精彩,除了包羅萬象的民俗藝術,以後還要拜訪前副總統謝東閔、漫畫家劉興欽……。
這些名人會說他們小時侯的故事給大家聽。小朋友們別忘了和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一起來欣賞,同時要求他們說一說自己的故事。■
 
 

jhqq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余太君率眾女將晉見皇上。
◆楊八妹武功高強。
◆汪明荃、馮寶寶扮演母子。
◆汪明荃飾穆桂英。
◆曾慶瑜飾楊九妹。
◆馮寶寶反串楊文廣。
◆漪飾余太君。
◆李琳琳飾楊八妹。
◆白茵飾楊六娘。
◆韓馬利飾楊排風。
◆陳嘉儀飾楊五娘。
◆楊盼盼飾五公主。
◆石修飾江上風。
◆羅烈飾天目法師。
◆黃允財飾二太子。
 
1982年12月05日出版
(TTV電視周刊1052期 P14~P19)
三台戲劇焦點:
八百年前英雄抗敵故事搬上螢幕
數十餘位香港一流紅星鼎力演出
台視推出港製古裝俠義劇集楊門女將
●文/平屏
 
在香港播出時曾經掀起收視狂熱,轟動一時的古裝俠義劇集「楊門女將」,台視透過年代影視公司的協助,已取得獨家播映權,將自十二月十一日起,在每個星期六晚間九時三十分至十一時三十分播出,以饗觀眾。
「楊門女將」是香港無線電視台不惜工本,籌備經年並拍攝了數個月之久的輝煌巨猷,故事取材於楊家將的傳說裨史,也就是世人所熟知民族英雄楊家一門,為保大宋江山而戰,齊赴沙場,不屈不撓的英勇事蹟。
楊家將的英勇衛國事蹟,八百多年來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楊繼業父子與楊門女將從余太君到穆桂英,以及楊門十二寡婦和楊氏八姐九妹等巾國英雄的故事,不但散見民間文學,如:楊家將演義、楊家將傳……等小說中,更被編成戲曲,搬上舞台與銀幕。
台視將推出的這齣「楊門女將」電視劇集,敘述的是宋仁宗這一朝所發生對西夏征戰的故事,不過為了使劇情更加引人入勝,情節更緊湊動人,劇中除了保留原戲的傳統特色,並加上了豐富的戲劇性,因此非常具有可看性。
話說宋仁宗時代,天波府楊老令公之孫楊宗保,接到仁宗的金牌傳旨,率領宋兵遏阻西夏大軍入侵中原。然而他到了邊關之後,卻遭遇敵人的伏擊。楊宗保與西夏國師天目法師大戰七回合,因寡不敵眾英勇犧牲。
此時在汴京天波府中,全府喜氣洋洋,因為這一日是楊宗保的壽辰,然而邊關助戰的孟懷源、焦廷貴卻突然返回捎來噩耗:楊宗保為國捐軀了。余太君等人大為驚訝,壽宴頓成了喪禮。
宋仁宗不知是否該繼續抗敵,他考慮再三後準備向西夏求和,余太君和主戰派的寇準並為此和主和派的王欽若展開一場舌戰。
穆桂英率兵潛入葫蘆谷,欲盜宗保屍體,但為西夏巡邏發現,桂英處境危險,意外的卻被四太子所救。四太子與五公主飛鳳為刺探宋朝虛實,喬裝百姓混入中原,再度巧遇桂英,然仍不得青睞。
西夏大太子與天目法師勾結纂位,並掌軍權謀進佔中原,仁宗懇楊家組軍出兵。楊家將大軍浩浩蕩蕩出征,奸臣王欽若暗向西夏報訊,楊文廣被生擒,仁宗偕群臣前往議和,結果墮入圈套。
宋仁宗能否安然脫險?楊文廣的性命能保全嗎?宋室江山可否倖保?這些疑問在戲中都將會有出人意表的解答。
楊門女將」在香港推出時,能夠受到輿論界一致好評與觀眾的大表歡迎,除了故事精彩之外,「卡士強勁」和「陣容鼎盛」也是其中一個很主要的原因。
試看在「楊門女將」中有很吃重演出的演員,如扮演穆桂英的汪明荃、馮寶寶〈飾楊文廣〉、李琳琳〈飾楊八妹〉、羅烈〈飾天目法師〉、湘漪〈飾余太君〉、韓馬利、曾慶瑜、楊盼盼、黃允財、白茵、劉兆銘、陳嘉儀、藍天、黃文慧、羅蘭、張英才、陳國權……等,以及在「楚留香」裏很受觀眾喜愛的「無花和尚」關聰、「姬冰雁」夏雨,都是目前在香港電視圈裏以演技取勝的一時之選。
此外位居幕後的一群工作人員也功不可沒,包括監製王天林,以及行政助理、編導、助導、創作主任、助理、美術主任、指導、佈景設計、服裝管理、化粧、髮式……等三十名製作小組成員,曾經陪著參加演出的明星,在炎夏的三十多度酷熱天氣下賣力工作,可以說,為了使「楊門女將」壯烈事蹟重現螢光幕,幕前與幕後的全體工作者都卯足了全力。
台視為了服務觀眾,特別選播的「楊門女將」,保證集集精彩、集集好戲,喜愛港劇的朋友們,十二月十一日起,每周六晚上九時三十分,您可千萬不要忘了按時收看哦!■
【演員陣容】
汪明荃──飾穆桂英
馮寶寶──飾楊文廣
羅    烈──飾天目法師
湘    漪──飾余太君
上官玉──飾楊大痕
羅    蘭──飾楊二娘
鄭少萍──飾楊三娘
白    茵──飾柴郡主
陳嘉儀──飾楊五娘
梅    蘭──飾楊四娘
黃文慧──飾楊七娘
李琳琳──飾楊八妹
曾慶瑜──飾楊九妹
石    修──飾江上風
黃敏儀──飾楊金花
 
關    聰───飾大太子飛龍
黃允財───飾二太子飛虎
程思俊───飾三太子飛鶴
楊盼盼───飾五公主飛鳳
陳有后──飾西夏王
藍    天──飾王欽若
吳華山──飾王    經
楊嘉諾──飾王    倫
劉兆銘──飾寇 準
張英才──飾宋仁宗
張國強──飾劉 青
韓馬利──飾楊排風
文潔雲 ──飾木 瓜
夏    雨──飾楊宗保
劉國誠 ──飾焦庭貴
 
⑴穆桂英〈汪明荃飾〉為一員猛將。
⑵手執雙鐳的焦庭貴〈劉國誠飾〉。
⑶天目法王〈羅烈飾〉武功高強。
⑷楊八妹〈李琳琳飾〉擅用雙槍。
⑸江上風由石修飾演。
 
 
1982年12月26日出版
(TTV電視周刊1055期 P42~P43)
三台戲劇焦點:
楊門女將裡的兵刃和武功
●文/平屏
 
台視推出的港劇「楊門女將」雖然才只播過兩集,卻有愈演愈盛的趨勢,不過有很多學生觀眾來信和打電話反應,該劇播出的時間似乎是嫌晚了一點,對於習慣於早睡早起的人來說,著實有些不便。
為了使更多的觀眾朋友能夠觀賞這齣精彩的古裝劇集,台視特別從本周六〈十二月二十五日〉,也就是第三集開始,將「楊門女將」播出時間提前在晚間八時
「楊門女將」所以受台、港兩地觀眾的歡迎,劇中演員的精湛演技之外,另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參加演出的每一位明星都允文允武,身手矯健靈活,讓戲迷看得大呼過癮!
武打招式乾淨俐落、漂亮帥氣,可以說是「楊門女將」具有可看性的一個特色,不過為了使觀眾「賞心悅目」,演員可吃了不少苦頭,因為劇中的主要人物上自余太君下至婢女隨從,個個都有一身好武功,若是沒有一點武打基礎,還真無法勝任呢!
余太君的武器是龍頭棒,這是先皇賜給她的,此棒上可打昏君,下可打奸臣,威力無比。「龍頭棒」看起來神氣,拿起來可不輕鬆,若不是湘漪練過一點武術,她還真演不出余太君的威儀來!
穆桂英擅長玩槍,汪明荃曾隨北派名伶練過基本武功,所以劇中有多場的刀槍對陣,還難不倒她。
馮寶寶扮演的楊文廣,雖是天波府中唯一倖存的壯丁,不過「他」在身手不凡的楊七娘處學得不少武藝,尤其一套「梅花神槍」槍法更是出神入化。馮寶寶幼年時曾師學北派武功,耍槍舞刀對她而言都是輕而易舉的事。
天目法王從習童子功開始,便滴酒不沾、戒絕女色,因此練得一身刀槍不入的好武功。他最拿手的武器是奪命雙環,要想伺機突襲他,還真非易事。武功高強的羅烈飾演這個角色最適合不過,因為打他從影以來,就是武俠片中的一把好手!
敢愛敢恨的楊八妹。最善用雙槍,她的箭法也有百步穿楊之功。影星李琳琳為了演好這個角色還特別拜師學武,現在她也能像楊八妹一樣,當敵人逼近時,可以一槍撥開對方的兵器,並在千鈞一髮之時,以另一槍直刺對方的胸心。
楊九妹和詩人筆下所描述的公孫大娘一般,善使長劍而且舞得精妙,曾慶瑜在香港經常參加時裝劇的演出,穿上古裝並以俠女的姿態出現,這還是生平頭一遭,飾演「楊九妹」她的感想是:「她年紀很輕,卻能詩能畫又能舞劍,是名符其實的『文』、『武』雙全!」
劇中人物除了上述幾位武功特別高強外,羅蘭所飾演的楊二娘也善用槍,梅蘭扮的楊四娘則長於耍單槍,劉國誠演的焦庭貴經常兩手執雙鐳,孟定國〈陳國權飾〉喜歡手持一柄斧頭……。
如果您還想知道「楊門女將」中的其他演員使用那些武器,或擅長何種武功,那麼還是請您在每周六晚上八時準時來觀賞這齣古裝俠義劇集吧!■
 

jhqq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64c98f966212.jpg1564c98f5b8e5a.jpg

⑴當選前五名才藝小姐:由左至右為:第五名戴靜芳、第二名歐陽慧珍、第一名林貴美、第三名王芳娟、第四名王月娥。
 
1982年05月23日出版
(TTV電視周刊1024期 P45)
特別報導:
中華文化才藝小姐選拔揭曉了
●文/常言
 
由國際青商會所主辦的中華文化才藝小姐選拔,經過一連串激烈的競賽後,成績終於揭曉:
這次選拔共有千餘人報名,正式參加活動的共有二百五十多位,選出二十八名代表。並在台北市中華體育館決賽,選出前五名才藝小姐,前三名優勝者將代表青商會出國親善訪問。
與賽中每位小姐都各顯才華,經過幾番競賽,前五名終於誕生,她們分別是:
林貴美〈第一名〉來自彰化選區,身高一六五公分,體重五十五公斤,員林家商畢業。「苗女嬉春」與「銀盤獻瑞」是她的拿手節目。
歐陽慧珍〈第二名〉今年才十七歲,還在國立藝專肆業。曾獲全省舞蹈冠軍,她的民族舞「春遊」及「雙劍舞」演出相當精湛。
王芳娟〈第三名〉員林家商畢業,任職於彰化合作社,今年二十歲。
王月娥〈第四名〉來自台南高雄選區,比賽中以「抉擇」及「馬車夫之戀」兩首歌獲勝。
戴靜芳〈第五名〉目前還在高雄國際商專唸書,她是以藝術歌曲「柳條長」及民謠「繡荷包」而幸運入圍的。
青商會這次舉辦的女青年文化才藝競賽,在國內是第一次,這項活動進行相當圓滿成功。各界人士都很贊助這項有意義的選拔比賽,他們認為這不但可以提昇國內女性的儀表、風度和才藝水準,而前三名才藝小姐將代表出國作親善工作,不但可以宏揚國粹,做好國民外交,更能激發社會大眾對文化建設的重視,這對文化的推展及紮根將有很大的幫助。
這次比賽普遍獲得社會大眾的肯定與鼓勵,期待來年再舉辦這項選拔活動時能做得更有聲有色!■
 

jhqq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想聯訪F655A.jpg - 聯想聯訪
聯想聯訪F655B.jpg - 聯想聯訪
聯想聯訪F655C.jpg - 聯想聯訪
聯想聯訪F655D.jpg - 聯想聯訪
聯想聯訪F655E.jpg - 聯想聯訪
聯想聯訪F655F.jpg - 聯想聯訪

1984年5月07日出版
(華視綜合週刊655期 P126~P131)
聯想聯訪:
俠女好看不好當
●採訪/心之
武俠劇,在戲劇節目的種類中,一直佔著極重要的地位,無論潮流的演變如何,武俠動作片,仍有固定支持它的群眾。
探早期‧
三足鼎立
早期的國語武俠片,最受矚目的俠女,屬「金燕子」─鄭佩佩、「俠女」─徐楓和「龍門客棧」的上官靈鳳,這三人幾乎包辦了所有武俠片中,英勇俠女的角色。
鄭佩佩的舞蹈基礎,是使她成為武俠之后的重要條件之一,雖然不曾正式學習功夫,但優美的舞姿,使鄭佩佩在舞弄刀劍時,深具架勢。
在當紅之際,鄭佩佩毅然披上嫁衣,退出影壇,和夫婿原文通赴美過著平淡的生活,自美歸來,鄭佩佩在台視演過武俠劇,為華視演了「江南遊龍」,她的健康舞蹈,也在國內蓬勃發展,看來「金燕子」有意在國內施展她的武技了。
「俠女」徐楓,在影壇享有盛名,但基本上她並不諳於武技,但經胡金銓的調教,徐楓為自己塑造了冷峻、脫俗的形象,婚後的徐楓,脫下戲衣,成了「湯臣電影公司」負責人,自己當老闆籌拍「殺夫」。
由「俠女」轉變為電影界女強人,雖然身份不同,但徐楓對電影的熱忱,依舊未減。
上官靈鳳是動作女星中,真正具有功夫的高手,她的拳腳,決非花拳繡腿,跆拳二段的資格,在她拍戲的時候,往往可以感覺到虎虎生風的壓迫感。
拍了幾年的武俠片,上官靈鳳也接觸電視,在台視演了一檔由陳明華製作的「俠骨柔情淚」,和製作人鬧得不歡而散,使得這位動作巨星只得穿金戴玉的去作秀。
施俠女‧
改演文戲
施思、燕南希和龍君兒、茅瑛,在動作片之中,也是首屈一指的演員,施思自小學習民族舞蹈,在邵氏一直以拍武俠片為主,回國拍戲,也是以武戲為主。
就是武俠片演多了,有人找施思演電視,她堅持要拍文藝劇,和劉尚謙在中視演了「家庭劇場」,俠女談足了戀愛,卻也受夠了劇場無理的安排,還是放下談情說愛的機會,去活動一下身手好多了。
龍君兒的感覺和施思差不多,拍武戲拍多了,所得到的是一身青青紫紫,傷痕累累,因此龍大俠決定奔向浪漫,不但戲裡大談戀愛,戲外的感情生活也是纏綿悱惻。
燕南希‧
心生畏懼
燕南希郭南宏捧出來的武俠明星,拳腳功夫雖不是貨真價實,倒也是有模有樣,在台視演了檔英雄無淚連續劇,對電視產生畏懼感,賣郭南宏面子,再為「少林寺」跨刀,她對武俠動作片,熱衷程度也不若當初。
茅瑛嘉禾當家武旦,和雷震分手後,回國發展,演了台視的「書劍江山」,現為華視「七蛟龍」助陣,茅瑛依舊是打得起勁。
電影圈出了不少俠女,電視圈隨著武俠劇的流行,也多了不少弄刀動槍的女強人,俠女和英雄,基本上不同點,銀幕或螢幕上的英雄,大多是具有真本事的「功夫小子」,但「俠女」只要會兩招花拳繡腿,通常也就可以唬人了。
螢幕上的俠女,能「打」得的女演員,泰半出自劇校,劇校生自小練功,拳腳俐落,武打的架勢,和真功夫無異,打來有模有樣,自然逼真。
陳麗麗‧
正宗俠女
華視是武俠劇的大本營,除了擅產大俠之外,當然塑造出不少俠女,陳麗麗和李陸齡都是打得的女演員,麗麗是靠後天苦練,演多了武俠劇,不會也可駕輕就熟了。
胭脂虎」最足以代表陳麗麗的俠女風範,只是後來她以反串戲見長,演俠女的機會不多了。
李陸齡則是劇校出身,演功夫劇算是本行,她的武打姿勢優美,和陳麗麗是最佳拍檔,香香姑娘結婚,懷孕之後,只有減少打鬥的次數了。
華視女星常拍武俠劇的女星有葉海芳、周雅芳、曾亞君、劉方英、王筠、范丹鳳,其中只有葉海芳王筠出自劇校,自己能打,周雅芳完全是衛子雲一手調教,曾亞君劉方英卻由武術指導所教,現買現賣,倒也挺唬人的。
鄧瑋婷張瓊姿是新興俠女,兩人都是嬌滴滴的模樣,多打兩下都會叫人心疼不已。
張詠詠‧
中視第一
中視打星不多,張詠詠可算是排行榜第一名,張詠詠是復興劇校高材生,拍的劇大多是動作戲,目前張詠詠是國立藝專的學生,希望能多砌磋些演技,能文能武不是可以為自己發掘更多的機會?
若水無痕」這齣武俠劇,為中視發掘兩位俠女,陳玉玫和楊韻玄,陳玉玫學過舞蹈,打起來較不離譜,楊韻玄是模特兒出身,學的是僵硬的舞台步,比劃起來,柔軟度就欠缺了些。
台視除了找過鄭佩佩、上官靈鳳、燕南希等正牌「俠女」之外,也曾找有和「俠女」搭不上邊的司馬王嬌、夏台鳳,扮演身懷絕技的俠女。
司馬玉嬌是歌仔戲當家花旦,身子骨又是嬌弱無比,演連續劇卻也是常以武戲為主,倒也是奇怪的安排。
夏台鳳是歌星,從沒想過在螢光幕前爭強鬥勝,隨著流行,也上台客串了一番,也是種新嘗試了。
一般女星,都喜歡接觸文藝戲,那樣輕輕鬆鬆,沒有負擔,又可以漂漂亮亮的一件衣服一件衣服換著亮相。
但拍武俠片就不同了,過招失誤是難免,從前還可以虛幌兩招,現在觀眾要求也高,演員就相對得更辛苦了。■

 

jhqq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聯想聯訪F654A.jpg - 聯想聯訪
聯想聯訪F654B.jpg - 聯想聯訪
聯想聯訪F654C.jpg - 聯想聯訪
聯想聯訪F654D.jpg - 聯想聯訪
聯想聯訪F654E.jpg - 聯想聯訪
聯想聯訪F654F.jpg - 聯想聯訪

1984年4月30日出版
(華視綜合週刊654期 P120~P12)
聯想聯訪:
電影景氣未恢復
千萬導演開拍電影
●文/心之
電影的不景氣,導致許多明星的拍片量銳減,紛紛走向電視求發展,明星由大銀幕走向小螢幕,導演也跟著由大轉小,電影導演轉行投入電視的愈來愈多。
慢工出細活
那怕窮磋跎
一般電影導演的心理,難免都是「大的」要比「小的」好,大銀幕排場大、分工細,導演可以不急不徐的慢工出細活,要拍好片,很可能磋跎一年、兩年,才見得著成品。
像成龍導演的「龍少爺」,一拍兩年,才讓觀眾見得少爺真面目,但事實上這種作業方式,要有雄厚的財力作後盾,通常不是每一位導演都能擁有這種良好優渥的環境,可以讓他們發揮。
而電視戲劇節目,在流行ENG實景作業後,使許多不諳棚內大攝影機作業的導演們,有了施展功力的園地。
ENG實景作業和電影拍攝方法大同小異,一個鏡頭一個鏡頭的連接,燈光、佈景、音效的處理,和電影手法異曲同工,一般製作人認為ENG的拍攝,交由導演處理,或許比導播來得合適,因此大批的電影導演,被引進電視。
導演紛轉行
成品有短長
電影導演加入電視工作的,有劉維斌、劉家昌、郭南宏、宋存壽、王時政、李朝永、董今狐、王政、蘇月禾、李美彌、劉立立等。
另有一批新銳導演朱延平、柯一正、李祐寧、萬仁等也都相繼進入電視,為小螢幕執導單元劇。
劉家昌為華視執導連續劇「聖戰千秋」,雖然集數不長,但演員陣容和場面處理,完全是按照電影方式,由於劉家昌在導「聖戰千秋」時,也正在導大戲「八年抗戰」,許多電影的大場面,也正好配合電視,劉導演對導電視和電影的感覺,應該沒有顯著的區分。
但另一位千萬大導演郭南宏,導電視的心境和電影完全不同,他為台視拍武俠劇集「少林寺」,不但沒享受到其中的樂趣,反而叫苦連天,一個頭兩個大。
時間緊迫,是郭大導演最不能適應的,一部電影拍兩、三個月是最普通的,而電視卻要在兩、三個月內拍出八至十部電影,而且非拍不可,即使導演累倒、病倒,還是要撐著拍完,因為電視開不得天窗,一集緊接著一集,如果沒有真功夫,真要逼得導演走投無路。
郭南宏就不止一次的抱怨,電視演員軋期,天氣不好,都可能影響電視作業,電影的導演碰到這種問題是無所謂,因為主控權在導演,什麼時候殺青,什麼時候上片,沒什麼大不了。
但是電視就不同了,一旦決定了上檔日期,就是打仗般的不得喘氣,品質固然重要,但時間更為緊急,兩者相較,擇時間而棄品質是不得已的決定。
如同上賊船
大氣不敢喘
很顯然的,這一次執導「少林寺」,讓郭南宏有上賊船的感覺,相同的,製作單位也因進度的無法控制,預算增加不少,尤其是石修的檔期,由四十五天延至六十天,鈔票又不知付出去多少,下次要和郭大導再合作,還是要再考慮了。
其他的電影導演像宋存壽、王時政、蘇月禾等都是以拍單集的單元劇為主,三台單元劇集「金獎劇場」、「聯合劇場」大都是電影導演的天下,七至十個工作天,拍完一部「」電影,一般來說.不算吃力。
初時的,這些導演多半不能適應電視工作的簡陋,電視是標準的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裡子面子全要盡的玩意,但事實上玩電視,比電影要難得多了。
儘管千萬價
仍得勤求教
電影導演中,劉立立在電視圈,已經建立了自己的「天空」,中視週三「雷電華」所製作的單元劇集「後街」、「長巷」、「挑伕」,已奠定了基礎,把週三九點半的時段,經營得有聲有色。
曾經導過瓊瑤的電影,不下數十部,劉立立也算得上千萬大導演,一踏入電視圈,她虛心得像小學生,棚裏的大機器,她是一竅不通,而演員走地位,對電影導演來說,也是一門學問。
電影是一架機器對準演員拍,導演搶演員的鏡頭,而電視是導演教演員看機器搶鏡頭,演員要學,導演更要適應。
劉立立花了好長一段時間適應電視,經常累得人仰馬翻,但這些功夫畢竟沒有白費,劉立立無論是棚內、棚外,均是駕輕就熟,成了標準的電影電視雙棲導演。
電影圈女導演中,除楊家雲外,幾乎全與電視結緣,王玫執導「遊龍戲鳳」、「少林寺」,蘇月禾怕「金獎劇場」、「午夜劇場」和中視連續劇「少林小福星」,李美彌拍「作家選集」,這幾位當中,大概數王玫和蘇月禾適應力較強,所謂適應力,是指動作快,能安製作人的心。
電影導演中,李朝永是最幸運的,有位始終支持他的製作人周遊,常伴左右,單元劇、連續劇隨他挑,他以「金獎劇場」起家,拍了不少單元劇、連續劇,現在己對電視作業瞭若指掌。
螢幕雖然小
影響卻不渺
電視由於條件和環境的有限,經常令導演們有未臻理想的感受,但另一方面看,它比較平實,比較人性化,雖然螢幕小,但直接深入家庭。直接與觀眾打成一片,電視的成就感,並不弱於電影。
「幕」雖有大小,但導演付出的心血是相同的,不要因為由大而小,而心理上產生不平衡,看電影或看電視的觀眾,都是同樣的人群,一般來說電視的群眾更廣,想到這裏,過過電視「千萬導演」的癮,不也挺好?雖然這個「千萬」不是票房,而是看電視的「觀眾」。須知,群眾力量是不容輕忽的。■

jhqq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想聯訪F653A.jpg - 聯想聯訪
聯想聯訪F653B.jpg - 聯想聯訪
聯想聯訪F653C.jpg - 聯想聯訪
聯想聯訪F653D.jpg - 聯想聯訪
聯想聯訪F653E.jpg - 聯想聯訪
聯想聯訪F653F.jpg - 聯想聯訪

1984年4月23日出版
(華視綜合週刊653期 P126~P131)
聯想聯訪:
寶島宛如處女地
港星紛演淘金記
探究竟各有不同際遇
●文/心之
港劇在國內造成轟動的狂潮,使得「港星」在國內的知名度和身價,也隨著水漲船高。
國內的演藝環境,對香港的演員來說,就像一個未經開發的處女地,只要有據點,就可以好好的開墾,大肆的收穫。
第一批遠渡重洋的淘金者,是因「楚留香」一劇風靡國內的鄭少秋、關聰、森森、夏雨等人,這其中受益最多的,自然是「香帥」本人鄭少秋了。
香帥渡洋
敗部復活
秋仔在香港,原是居榜首的天王小生不錯,但香港是個競爭十分激烈的環境,「狂潮」一劇捧出了周潤發,就使得鄭少秋的光芒逐漸轉弱。
拜「楚留香」之賜,鄭少秋在國內成了偶像,先是四十萬美金請他回國登台作秀,後是一連串以「楚留香」為主的電影,都由鄭少秋擔綱,電影沒得拍了,有人高價請「香帥」拍電視。
由於台灣市場的力量,使鄭少秋在香港的行情,多少回升了些,「香帥」的熱潮,使鄭少秋不知賺了多少意外之財。
和鄭少秋同蒙「楚留香」之惠的,是劇中的無花和尚關聰,他是隨夏雨、吳孟達、森森和高妙思,在鄭少秋之後,來台發展的港星。
幾個隨從
難望項背
無花、琵琶公主、胡鐵花這幾位,知名度不若楚留香,自然在國內不如他來得風光,夏雨吳孟達高妙思,只為中視的「歡樂假期」錄製了一個特別節目,就打道回府,不再視台灣為淘金地。
森森曾經演過中視單元劇「天道」,作過秀,到台視和妹妹斑斑聯合主演了武俠劇「書劍江山」,到現在還不算是什麼風風光光,她在香港原本不像汪明荃、趙雅芝、鄭裕玲等,有較穩固的群眾基礎。在國內不能引起迴響,也是預料中的事。
有些國內製作人的一致反應是,香港演員來國內求發展,男性比女性吃香,以目前國內的環境,男主角人選,尤其是武俠方面的人才十分短缺。
小生之中,要找出具大將之風,又有武打基礎的,實在不多,反觀港星之中,有不少打仔明星,站出來的架勢就是不一樣,這是所以國內的戲劇節目,尤其是武俠劇,均喜歡引用港星的緣故。
找來關聰
專扮俠士
關聰在國內演過不少齣連續劇,自「玉女神笛」,到「煙雨江南」,以至於台視的「鐵血楊家將」,都是武俠動作戲,其實關聰的時裝扮相,不見得比古裝差,但是就沒有製作人找他演時裝戲。
原因即在於我們需要香港演員,就是取他們的動作架勢,文藝小生國內多的是,不必採用舶來品。
「楚留香」之後,來了「天蠶變」,劇中男主角徐少強因拍「天蠶變」一砲而紅,「天」劇拍到一半,徐少強即拒拍,另謀頭路,使得製作單位只得把劇情轉向主角人物雲飛揚,因練天蠶神功,而導致臉孔變形,找了顧冠忠來代替徐少強的演出。
「天蠶變」在國內,依樣畫葫蘆的收到奇效,徐少強回國之後,電影拍不完,秀也接不斷,只差沒有上螢光幕,等到電影拍得差不多,秀也「秀」完的時候,徐少強演電視的可能性不可謂不大。
石修倜儻
後來居上
緊跟著是「楊門女將」、「英雄出少年」及「天龍八部」中紅得發紫的石修,和國內的經紀人馮至甲聯絡上,請他回來演連續劇「少林小福星」。
「少林小福星」籌備不及,石修給「年代」先請了去演郭南宏執導的「少林寺」,石修的古裝扮相確實不凡,雖沒有受過正統的武術訓練,但拍了這麼多年的武俠劇,他的架勢,就是不同凡響。
石修來台灣拍了一個多月的「少林寺」,很不習慣這裡的作業方式,他甚至覺得國內的工作人員,幾乎都是說的比做的多,看在重金禮聘的份上,他原是想留在國內發展,但相處月餘,石修改變了看法,深覺還是在「老窩」工作習慣。
「少林寺」拍完,緊接著是「少林小福星」,製作人馮至甲找了在「天龍八部」中和石修合作的黃杏秀,和石修在「少林小福星」中演一對情侶。
兩位港星回國演戲,是否確實能增加戲的收視率,答案未置可否,台視八點檔連續劇「鐵血楊家將」即是最好證明,成敗還是得看實際播出的。
鐵劇不佳
令人失望
香港導播,香港編劇,加上影帝姜大衛、銀鼠老大張沖關聰,這麼一個充滿「港味」的戲,卻沒使「鐵」劇風風光光的獨霸八點檔,口碑不佳,使得「港」字招牌受到考驗。
對於「鐵」劇的失敗,香港導播把責任推到國內演員的身上,但事實上很顯然的是劇本有問題。
劇本的好壞,是決定戲的成敗最大的關鍵,「鐵」劇的不如理想,說明了光是把香港人請來國內當範本,不是個好主意,基本上是整個工作環境和制度的問題。
石修主演的「少林寺」和李道洪自製、自導、自演的「虎威」,甫上陣,收視率突破四十百分點,「虎威」基本上也是運用了大批香港導播、服裝設計和港星的戲劇節目。
李道洪加羅烈,確實為「虎威」生色不少,華視製作人韋辛,已和香港另一位武打明星顧冠忠接洽,請他主演八點檔連續劇「天蠶再變」。
潘迎紫早在張艾嘉籌拍台視單元劇「十一個女人」的時候,就回國內拍過戲,「金獎劇場」─「一加一不等於二」,是她回國主演的第一個長期節目,潘迎紫的造型不錯,在香港演員中,算是擅長喜劇的人才。
她回國演戲的酬勞還算合理,以她的知名度和喜劇天份,製作單位付來回機票和房租,應該是合理的。
據聞除了這一批已經露臉的港星之外,還有董瑋楊盼盼等,在台灣觀眾心目中有印象的香港人,也有意來台灣發展闖天下,以創自己演藝的另一高潮。
國內製片、製作人找香港明星或工作人員,圖的是他們的知名度和認真的工作態度,而香港人來台求發展,只為高價的酬勞,在這種互補的原則下,根本就是願打願挨,最好誰也別抱怨誰。
在香港,有較好的工作環境,但拿不到這麼多錢,據說黃杏秀在國內拍戲,一集酬勞高達六萬,石修等人該更不止這個價錢;因此,也們都願渡海淘金。■

jhqq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孫嘉林F653FC.jpg - 封面特寫
孫嘉林F653A.jpg - 封面特寫
孫嘉林F653B.jpg - 封面特寫
孫嘉林F653C.jpg - 封面特寫
孫嘉林F653D.jpg - 封面特寫
孫嘉林F653E.jpg - 封面特寫
孫嘉林F653F.jpg - 封面特寫
孫嘉林F653G.jpg - 封面特寫
孫嘉林F653H.jpg - 封面特寫
孫嘉林F653I.jpg - 封面特寫
孫嘉林F653J.jpg - 封面特寫

 

◆拍電影「七張王牌」。
◆七年前在華視演「玉芙蓉」。
◆拍「楚留香傳奇」。
◆拍「多情雙寶環」劇照。
◆在「楚留香傳奇」中演「石觀音」是反派。
◆五年前拍「黃埔軍魂」。
◆第一部連續劇是在「清宮殘夢」中演「瑾妃」。
◆和李道洪拍「順天聖母」演陳靖姑。
◆和井莉在「賭王鬥千王」中。
◆第二部電影和王羽合作,是「忠義門」。
◆拍「醉拳女刁手」。
◆十年前在香港拍的。
◆當時二十年華,倒有幾分成熟。
◆也曾長髮飄逸。
◆左邊這位就是她的同學汪碧君。
◆曾到香港上「麗的」電視。
◆三歲時和爸媽合影。
◆學生時代。
◆十六歲剛進電影圈。
1984年4月23日出版
(華視綜合週刊653期 P73~P82)
封面特寫:
孫嘉林七年之緣
●採訪/張佩蘭●攝影/芝麻‧劉天祥
孫嘉林說她雖然拍了十幾年的電影,但好像和華視還蠻有緣的。
七年前,她在華視演過一檔連續劇叫「玉芙蓉」,七年後,她又演了一檔新戲叫「女黑俠木蘭花」,信不?七年前,她還曾和華視簽過一年的合約。
「多妙呢!轉來轉去,我又回娘家了!」她好開心地說。
說到找我.果然找我
拍封面和接受訪問,都是在極緊湊的「軋期」時的,打從她接了「女黑俠木蘭花」後,她就沒休息過!好累好辛苦呢!
「說起來這還是一個巧合!我記得兩三年前吧!這部小說的原作者倪匡就告訴過我,他有一部小說要拍成電影,裡面的女主角就是我了!因為他說個性上像極了!這角色就是木蘭花。」她說。
後來呢?這電影沒拍成,也就不了了之。但是她心裡有個「底兒」了。
年初,她由美國探親回來,看到報上說華視籌備「女黑俠木蘭花」,並與多位女星洽談中,她還拿著報紙告訴媽媽這檔子事兒:這角色好像應該找我吧?!
想不到過了兩天,她就接到華視張復民的電話,她毫不考慮地就來了。
「沒想到兩、三年前電影沒拍成,如今卻演了電視。」她說。
文戲叫好.武戲走紅
孫嘉林在電視圈的成就並沒有她在電影圈高,這十多年來,她都以拍電影為主,電視只是偶一為之,不過你可能不知道她可是演台視連續劇「清宮殘夢」中的「瑾妃」起家的。
她的同校同期同學,有好幾個目前知名度都好高,像崔苔菁龍隆張琍敏,還有在華視擔任編劇的汪碧君〈她們叫她娃娃〉。孫嘉林和她們不同。她一直是以拍電影為主。
孫嘉林在演了「瑾妃」以及一部連續劇「大刀王五」之後才正式開始拍電影,想來,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
「我還記得我有一回到韓國拍電影,回到飯店還捧著課本看呢!因為回來要畢業考,就是這麼緊張。」她說。不到二十歲時的往事,她還記得清清楚楚。
因為有一點功夫底子,孫嘉林一進電影圈就拍武俠片,記得第二部電影就挑大樑了,那是和王羽合拍的「忠義門」,那時候王羽好紅喔!她以一個新人的身份就能與他合作,太榮幸了。
接下來幾年中,她也拍了好幾部武俠片,什麼「陰陽道」、「南拳北腿」、「神刀」、「龍見風」、「龍虎地頭蛇」……都是要用到拳腳刀棍的「女俠」。在武俠片中,孫大俠可是赫赫有名的呢!成天打來打去,打得自己都膩了,還是得「打」。其實她也蠻偏愛「文藝片」的,不知怎麼就是沒機會哩!想來真是遺憾。
不過到目前為止,孫嘉林有三年沒「打」了!
「這幾年流行的風潮有點改了,你看我拍了十多年的戲,經歷過好幾個階段,最早出道時拍武俠片,有一段時間是拍民初的、神怪的,再來又拍了一些武俠的,也就是古龍小說改編電影最熱潮的時候,拍了一些『楚留香』、『多情雙寶環』之類的,再來嘛!賭片盛行,又拍了好幾部像『賭王鬥千王』、『沙家十五女英豪』、『賭王鬥千王續集』……」
這兩年流行寫實片,她也隨俗拍了一部,演個風塵女郎。
「電影不斷的在變,好在我也一直在拍,沒停過。」她說,大概什麼類型的片子她都拍過了,她在這十多年中所拍的電影不少〈也不多,她自己說的〉,至少沒讓她閒過,有時還演電視過過癮,算是很順利,也很平穩的了!〈尤其七年前在華視演『玉芙蓉』令她記億猶深,她記得有陸一龍、范丹鳳、龍隆、秦之敏、郭新馨、劉夢燕……哇!好多!〉
暫離銀幕.走入電視
「知道嗎?我年初回來先演的是『琴韻補情天』呢!是周遊找我的!」她說。
她意識到自己的「轉變」,轉入電視,居然都以時裝現代劇為主,她好高興。
「就像木蘭花一樣,她是以時裝出現的!雖然也需打,但總和拍武俠片不同。」她說。
「琴韻補情天」也是一部華視籌備中的連續劇,她和歸亞蕾的戲都很重,相信又是另一個新的嘗試。
在去年她演過一集「午夜劇場」,是完全改變戲路之作,演個媽媽呢!她自己蠻喜歡的,因為經驗的累積,年齡的增長,她總能很適度的掌握了劇中角色的需要。
以往拍戲,她演多了「俠女」,真高興在電視上能有這麼多不是「俠女」的戲,讓她盡情發揮。
目前她的同學汪碧君又為她寫了一個「午夜夢痕」的劇本,等著她錄完「女黑俠木蘭花」就開拍,嘉林看過劇本,對自己的角色真是喜愛極了,這是汪碧君第一次為她寫劇本,她好慎重,也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演好的,就在「木蘭花」之後!■

jhqq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陳麗麗F658FC.jpg - 封面特寫
陳麗麗F658A.jpg - 封面特寫
陳麗麗F658B.jpg - 封面特寫
陳麗麗F658C.jpg - 封面特寫

◆麗麗與于珊在「金玉劇坊」分飾鄭元和與李亞仙。
1984年5月28日出版
(華視綜合週刊658期 P73~P75)
封面特寫:
麗麗的心願
──盼與凌波合演黃梅調
●採訪/張佩蘭
提到「黃梅調」,其「個中好手」,除了凌波,大概就是陳麗麗了。
說也奇怪,陳麗麗演過的黃梅調並不多嘛!為什麼總給人她「很會唱」的感覺呢?
「妳不知道我從小就迷凌波,去看她的電影啊!也很迷她的唱、她的演啊!我也幻想過自己扮男裝會不會也像她一樣瀟灑,如果唱起黃梅調,是不是也能像她一樣。」她說。
結果,麗麗早年當歌星,後來演戲,是先如了「反串」的心願。
「我是演過歌唱劇的,也就是黃梅調,不過我沒有唱,最早『四大美人』的時侯,是易蓉唱主題曲和插曲,我是演『楊貴妃』,一句也沒唱到。」
後來到「江南遊」的時候,她在最後三、四個單元時開金口唱過叫什麼「金石情」,留給喜愛「江南遊」的觀眾太深太深的印象。你一定不會忘記吧!「江南遊」的主題曲就是她與蔣光超唱的,為了千萬觀眾熱烈的要求,還特地出版了一張「江南遊」插曲唱片,花了好些功夫去重新錄製。更有許多觀眾就只是衝著麗麗一人去買唱片的!
這兩年,麗麗不再唱黃梅調了,她忙於拍戲、製作,甚至也動過腦筋製作山歌或黃梅調一類的戲,卻沒想到忙完「江南遊」之後,她出國回來,正好被駱明道逮個正著,要她為新戲「金玉劇坊」效力。麗麗接戲,一向抵不過人情的壓力與邀約,即便是說最近她自個兒的事也挺忙的,她也願意為「金玉劇坊」撥出工作的時間。
十五貫」、「鄭元和與李亞仙」是她與于珊合作的兩齣戲,由進錄音間、排戲、錄影,她都顯得興致高昂,即使身體不支去打點滴,她都沒有怨言。還好她非常容易進入狀況,唱來不費力,演來也更不費吹灰之力,這些功夫啊!對她而言都是雕蟲小技啦!
演「黃梅調」,麗麗一直有個想法,請她的前輩凌波來與她合作,當然兩人都演反串,那女主角找誰?倒是個很頭痛的問題,要與她倆都能相稱的女演員並不多呢!
麗麗這個構想是好久以前就有了,只是一直未實現。麗麗認為黃梅調已有那麼多年歷史,不是容易淘汰的,應該讓它更長遠的流傳下去!
目前除了私人的事在忙之外,她要再製作一檔戲,尚未定案,她不願透露,反正總是好戲就是了!不但如此,她也許還會撥時間為「金玉劇坊」效力的,誰叫她是駱明道的得意門生呢?當然!喜歡麗麗的觀眾們又有福了!■

jhqq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62928a47455c.jpg1562928a8cf6dc.jpg1562928ad3c0fb.jpg1562928b18b6d1.jpg1562928b5f0c65.jpg1562928ba8b2f3.jpg1562928bf01893.jpg1562928c37f45b.jpg1562928c80f10d.jpg1562928cc803d8.jpg1562928d19e727.jpg1562928d67f7d4.jpg

1984年10月15日出版
(華視綜合週刊678期 P87~P99)
姜育恆的心之旅
●採訪/張佩蘭
 
「今天能夠得到這個獎,證明我的奮鬥,還不至於是『失望的結局』,
我要感謝我的唱片公司,以及所有愛護我的朋友,因為你們的支持,讓我覺得,我的人生旅程並不是『孤獨之旅』,
希望大家繼續支持我,永遠『愛我』。」
 
灰暗之處有光亮
 
這是姜育恆在「綜藝一00台南頒發金榜時上台頒獎時所說的一番話。熟悉他的歌的人,都可以聽得出來,他短短的一段話,把三首他的歌曲,巧妙地用在了話裡。
當他穿著他的新服裝走上台的那一剎那,台下的人都摒住氣息!他的態度從容、性格而沉穩,一臉並不太顯眼的微微歡欣──他總是表現得什麼事對他來說都是那麼地淡然,好像有那麼一點點與世隔絕的味道。他的服裝是眾人爭議的焦點,因為──
他整個人給人的感覺為之一「」,他一向不會給人「亮眼」的感受,他身上的顏色,總是灰灰暗暗的,所以我們把他列為孤獨、憂鬱派,由人到歌聲都是一貫風格。不過他的新裝也並不是很有「色彩」,依舊是灰、黑搭配,但是一點也沒有灰暗的感覺,反而有著「不可能」有的光亮,是成名之後必然的改變吧!
於是,今天我們特別安排了一次「淡水之旅」,請他穿上他的新裝,為我們拍下專輯。
 
孤寂空靈有美感
 
很早以前就和姜育恆約好了要拍照。拖拖延延的,一直到現在。
終於「淡水之旅」成行了,我們要在大自然中捕捉一些姜育恆的獨特氣質。
回想到他在金榜典禮中的高歌,渾身散發出一種令人難以抗拒的魅力,那穩穩的台風,令人不由得由衷喝彩。記得他和徐瑋同時出片,他和徐瑋一直不相上下,一個被列為「青春偶像」、一個被列為具有真正實力的歌手,難道說真正有實力的歌手,就不能列為偶像嗎?
當然不是,姜育恆在這三個多月中的崛起,不是個傳奇性的故事,他的孤獨、憂鬱固然使他這個人整個被籠罩著神秘的色彩,但是他的歌聲部是打動人心的第一個「武器」〈也可稱之為利器吧〉。每一首歌是那樣幽然,緩緩地注入聽者的心靈,在夜深人靜,一片寂靜之中,聽兩個人的歌,最易感受那份滄桑無奈與空靈,一個是潘越雲,另一個就是姜育恆了。
在人生的旅途中,姜育恆不曾像這段時間這麼充實豐盈過,他迫切地感受到自己存在於世間的價值,用他的聲音─「」,去感動每一個聽者。
天下的人不見得都是他的知音,任何一個歌唱者,即使再美好,也不見得能做到如此的,但是他盡可能在自己要求的範圍之中,做到一個「」,使它儘量少有缺口,儘管過去創傷那麼多……。
 
落寞心種無限愛
 
我們的拍照之旅,是由姜育恆開車的,本來他自己有構想,問我們台灣有沒有「沙漠」?他一直想拍「沙漠」,可能符合了他本性中的滄涼渴望吧!那白天酷熱、晚上酷冷的變化,難道也是他?他對我們說的雪景可是一點也不嚮往,回頭一想,才想到,他來自韓國,雪景見多了,自然沒什麼稀奇。
沙漠拍不成,淡水的梯田、池塘、渡口、海灘也成,和姜育恆這個人相互輝映,倒也有趣。
一路上,姜育恆抱著一把吉他,在拍照時,就這麼唱了出來,「孤獨之旅」、「愛我」、「失望的結局」、「陣雨」、「在記憶中想妳」,都在他自彈自唱時由口中渲洩出來,神態是那樣地忘我,那是個令人感動的畫面,喜歡他的人看到這個畫面,都忍不住心動,甚至要感動得落淚呢!
在海邊低吟,在稻浪中淺唱,令人在感懷之餘,像是有一個衝動想用ENG帶子拍下來,那感覺自是無法言語,像是有一股心痛,又像是一股暖流流過心田。也許我們拍的照片都不能表達那感覺於萬一吧!
 
北國鄉關常縈繞
 
姜育恆的過去是否也像目前如此的滄桑?飽受風霜呢?
他在遇見有同鄉人〈山東〉時有這樣的表現:經是興致勃勃地想說「山東話」,後來我才知道,它相當喜歡遇到「故鄉的人」,說「故鄉的話」。例如「哈麵湯」就是他第一回被我訪問時脫口而出的話,「哈麵湯」是山東話,語意就是吃麵條。據說他每到一個山東人的家中,就好開懷好開懷地大說特說山東話,像個孩子一樣,心中是不是有「遊子回家」的感覺?這也許就是有那種「回歸故里」的感受吧!
姜育恆曾在今年的端午節跟我們講他兩年前在韓國過端節。那一年他母親去世了,他才大一,有生以來第一次端午節沒吃到母親做的粽子,他和一個來自越南的同學在學校宿舍中,孤獨地面對面〈同學都回家過節去了〉,他們忽然感到前所未有的心酸,中午他們吃泡麵,默默無言,誰也不願「說破」。
到了晚上,他們又看到校外的居民在水邊放水燈,他想到往年他都是由媽媽帶著他在水邊放燈的,他再也忍不住了,第一次感到父母都不在了,那份孤獨的感覺啃噬他的心,於是,回到宿舍,再也忍不住傷悲地大哭了一場……。
點滴的回憶,都常在他的心頭。
 
往日情懷盡滄涼
 
還有一件事,在他心裡有著不可磨滅的記憶,小時候〈相當於唸國中時〉他半工半讀一大早起來送報,天氣很嚴冷〈下雪〉,他一家一家的去送報,當時送報不是騎車,而是揹著背包徒步去送,他的鞋子夠軟不夠厚,把腳給凍壞了,造成他日後車禍撞到腿而開刀,但是這小小的事卻改變了他的未來。
如果不是因為腿疾,他不會在病中學會了吉他,就更不可能走上歌唱之途了。
初來台灣,在Tiki醒居〉演唱了一陣子,洪偉明推荐他進「光美」,在受訓的那段時間,他經常回韓國去弔祭父母,甚至在出唱片的同時,他也立下了誓願,希望多賺點錢,能把父母的骨灰接回來。
 
情到深處似無情
 
一般人看姜育恆的外型,會認為他是個來去瀟灑的人,就像他歌詞中的一句話一般「瀟灑的來去,因為人生就是一程孤獨之旅」,是不是沒有真正的感情生活?
其實,我們都以為他是個不需要感情的人,卻誤解了他原本自我、瀟灑、孤獨的本質。
但是,或許他對感情的追求,是一種完美的、理想式的,也或許是「不可能」的吧!他才以不在乎、瀟灑的態度去掩飾他內心的無奈。他曾有過深情的戀愛的,對他影響至深,結局呢?只是「失望的結局」罷了!
也許恆久的情,是他內心深處真正追求的吧!而尚未追求到,只是空談而已!
「目前我沒有真正的感情生活,就像你想知道的那一種,但是我不否認自己是『很有感情的』!」他說。
他孤獨而熱情,藏而不露,在微微淺笑中,流露出那捕捉一瞬間的柔情,而歌聲卻代他傳達了太多,在男歌星當中,似乎還沒有出現過這種典型的吧!在青春動作派的男歌星,他顯得多卓越超群,又多麼遺世而獨立啊!
 
孤獨之旅仍在榜
 
再一次」本是麥瑋婷的新歌,被「鐵劍蘭花」的製作人鄧育昆看中,特邀姜育恆與麥瑋婷對唱,當作「鐵」劇的主題曲,而眾所公認,麥瑋婷原有的歌聲,再加上姜育恆,使得「再一次」這首歌,充滿了令人嚮往的浪漫。姜育恆那感性的聲音,真是無懈可擊的。
姜育恆的下一張唱片預定十二月出版,目前他的「孤獨之旅」仍在榜上,和他同時發片同時入榜的徐瑋早已不在榜內,不由得不令人對他暗自心服,他的歌並不是暴起暴落,而是深深地、緩緩地深入人心。
不知道為什麼沒有人找他演戲,演男主角,我們倒覺得他的文藝氣質很濃,很適合「某一些」角色,冷漠的、孤獨的、憂鬱的,甚至叛逆的,你以為呢?
姜育恆沉思的時候,有一種沉穩中帶著虛無縹緲的味道,尤其當他點燃一支煙,輕煙裊裊在眼前昇起時,那種韻味更是與眾不同,他的「世界」不易為人所探知,並非他不夠坦白,而是愈問下去愈發現他的心之旅是源源不絕的,那盡頭是什麼呢?無人知曉。
一顆因寂寞而易感的心靈,在悠長的歲月中,寂寞洗滌了心中的創傷,更磨礪了他的心志。
他臉上總有揮之不去的惆悵,但是人生是注定要惆悵寂寞的,除非沒有時間寂寞。他面對了它,與它同行,既然生為人嘛!
那是多麼美麗、善感、豐饒的一位孤獨歌手呢!
孤獨的旅者姜育恆
 
彳亍在人生道上,
寂寞的旅程誰與為伴
且把著吉他淺吟低唱─
陰晴圓缺兀自忖量,
逝去的已不再復返。
浪跡天涯,
找到了停駐的地方。

 

jhqq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